上海忠欣国际欢迎您的访问! |
|
忠欣国际 >> 新闻动态 终止重组后再度出手,招商轮船18亿增持安通控股!-上海国际快递
7月11日,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商轮船”)公告披露,其全资子公司中外运货柜运输有限公司(下称“中外运集运”)将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大宗交易、集中竞价或协议转让等方式,以不超过 18 亿元人民币为上限,收购安通控股的股份。 从“分拆流产”到“曲线增持” 回顾5月27日晚的公告,招商轮船宣布终止中外运集运和招商滚装与安通控股重组上市的计划,市场普遍认为该“整合”因估值、条款、宏观周期等多重不确定性而告吹。(详情见《招商轮船、安通控股公告重组失败!高度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下的理性选择?》) 但短短一个半月后,中外运集运便以“对外投资+关联交易”名义重新出现在安通控股股东名单中,且交易节奏迅速。 根据本次公告内容,中外运集运于2025年7月11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受让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安通控股0.79%股份(约3,333.33万股),交易价格为3.18元/股,交易总额约为1.06亿元人民币;同日又与中国化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拟以3.20元/股的价格协议受让后者持有的1.96%股份(约8,290.9万股),交易金额约为2.65亿元。此外,中外运集运还计划以3.20元/股协议受让招商港口持有的0.92%股份(3,900万股)和国新证券代表的资管计划持有的4.22%股份(17,850万股),合计受让比例达5.14%,交易对价合计为6.96亿元。 若上述交易全部完成,中外运集运将直接持有安通控股7.89%的股份,成为其重要股东之一。与此同时,中外运集运还宣布,拟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通过上交所允许的方式增持安通控股,计划增持金额不低于3.6亿元、最高不超过7.2亿元,增持价格上限为3.20元/股。 这一系列资本动作,标志著招商轮船与安通控股之间的资本博弈再度开启。 交易完成后,中外运集运合计持有安通控股7.89%股份,加上同属招商局集团旗下的一致行动人其一致行动人招商港口、湛江中理外轮理货有限公司、汕头中联理货有限公司、广东中外运船务有限公司、厦门中外运裕丰冷冻工程有限公司、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合并持有安通控股股份,招商系整体持股将达13.8%,成为安通控股绝对意义上的“核心股东”。 安通控股价值几何?招商轮船“两条腿走路”? 从战略层面看,招商轮船此举或意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深耕能源运输主业,在原油、成品油、散货运输和LNG等传统优势板块夯实领先地位,不断推进船队结构优化和绿色转型;另一方面,则通过中外运集运这一平台,稳步开拓货柜航运业务。 本轮增持安通控股股份,正是招商轮船向集运领域渗透的关键一环。从业务逻辑上看,安通控股具备显著协同价值:其内贸航线网络深耕多年,已形成以泉州为核心枢纽,辐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稳定航线布局,在内贸货柜市场中具有稀缺资源;同时,安通近年来在数位化物流平台建设上不断投入,已初步建成“航运+港口+铁水联运”一体化的智能物流体系,拥有可复制、可拓展的系统化能力;此外,财务状况稳健,2024年实现营收75.49亿元,净利润达6.1亿元,2025年一季度继续保持盈利,净利润2.41亿元,为未来扩张提供扎实的资产负债表支撑。 在运力层面,安通控股与中外运集运合并亦具现实战略价值。根据Alphaliner数据,截至2025年中,安通控股拥有船队运力为74,899 TEU,全球排名第27位,仅以微弱差距落后于合德航运;中外运集运则以68,272 TEU的运力位列第31位。两者如进一步整合,合并后运力将达到143,171 TEU,有望跃升至全球班轮公司前二十名。这不仅将显著提升招商局集团在货柜航运领域的市场份额和国际话语权,也可能为未来整合更多央企航运资源奠定基础。 然而挑战同样严峻。航运市场正面临周期性回调压力,全球船队新增运力激增,而淘汰运力速度却明显滞后,运价回落、供需失衡的风险正在积聚,市场对新一轮投资回报周期抱有警惕。 是“战略增持”,还是“重组重启”前奏? 市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此次行动是否意味著此前中止的整合计划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卷土重来”? 在公开的“重组渠道”行不通后,招商轮船选择从资本市场“迂回渗透”,一方面分摊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保留战略整合的灵活性。在公告中,招商轮船强调本轮投资“不会导致控股权变动”,但亦预留了“如未来中外运集运及其一致行动人根据自身及安通控股的发展需要对安通控股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调整或有下一步的计划安排,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的可能。这无疑为后续进一步控制权变更留下了政策接口与市场伏笔。 从招商轮船的战略逻辑看,此前重组终止并不代表战略意图的终结,而是策略的调整。货柜业务仍是招商局集团航运板块的关键拼图之一,中外运集运定位“平台公司”,而安通控股在内贸市场的渠道、船队、管理经验皆具稀缺性。两者结合后,不仅可迅速扩大招商轮船在集运市场的覆盖力,也可与其在油运、散运、LNG等领域的资源形成协同效应,增强集团在全球航运格局中的综合竞争力。 当然,也必须看到,若招商轮船真有意重启重组进程,仍需跨越数个关键关口。其一,需厘清与安通控股现有大股东之间的股权结构与治理安排,评估进一步增持乃至实现控股的可行性与现实阻力;其二,需妥善解决此前重组交易因估值分歧、交易条款不确定以及宏观周期波动等多重因素而搁浅的核心问题,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其三,在当前全球航运市场整体趋弱、周期性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招商轮船还需精准把握节奏,确保在推进潜在整合的同时,稳住自身主业基本盘,保持财务稳健与风险可控,为可能的资本重构预留足够的战略空间。 在海运圈聚焦看来,从宣布终止重组,到悄然增持股权,招商轮船对安通控股的“念念不忘”,恰恰说明了当前央企航运资源整合背后的复杂性。 这不仅是一场资本层面的布局,更是一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博弈。而招商轮船的每一步,看似谨慎,实则步步为营。在航运周期转折的十字路口,资本的耐心或许正是推动行业格局演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关键力量。 资料来源:海运圈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