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忠欣国际欢迎您的访问! |
|
忠欣国际 >> 新闻动态 警惕!“高薪招聘”诱骗中国籍人员偷渡出境-上海国际快递
“我要去打暑假工,赚大钱!” 这是14岁沈某 失联前发给父母的最后一句话 为了心中的“发财梦” 沈某辗转1300多公里 从四川冕宁到广西北海 趁著暗夜登上渔船、准备出海 直到被海警执法员 从狭窄肮脏的船舱内救出 并亲眼目睹“蛇头” 被戴上***的那一刻 沈某的“发财梦”才轰然破碎 近期,广西北海海警局 成功查获1起网络勾连偷渡案件 17名涉案人员中有2名未成年人 由此揭开了一个以青少年为对象 通过“高薪招聘”信息 诱骗组织中国籍人员偷渡出境 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 深夜海上追缉 “目标船只突然提速!正向浅滩区逃离!”某天深夜,执法员在日常辖区巡逻中,发现一艘木质渔船上有多名青年聚集,形迹可疑,执法员随即抵近进行检查。 该船发现海警执法艇,立即转向逃离。执法员喊话警告无果后,全力展开追缉,最终成功将涉案渔船截停。 登检过程中,执法员在船艉舱室密闭夹层内和甲板上发现15名人员。经现场询问,该船有偷渡嫌疑,执法员将包含驾驶员在内的17名人员带回作进一步调查。 曲折“发财之路” 调查发现,涉案人员均系在“3天赚5万”“月入几十万”等“高薪工作”虚假招聘信息吸引诱骗下,一步步陷入犯罪团伙精心编织的陷阱中。 “偷渡组织者发布信息的渠道众多,短视频平台和网络社交平台都充斥著此类高薪招聘信息。”执法员介绍道。 除去线上网络平台,电梯轿厢、电线杆、公厕等线下场所同样是虚假信息的重灾区,涉案人员庞某就是在网吧厕所里看到招聘广告,抱著试一试的态度,联系了对方。 “应聘者通过初审后,会被要求下载‘蝙蝠’、‘纸飞机’等境外加密通讯软体。” 为躲避网络监管,犯罪团伙利用境外加密通讯软体对求职者进行“二次筛选”,向他们进一步阐述所谓“高薪应聘”,实为到境外从事“背东西”工作。 据了解,“背东西”属于“黑话”,意指从事走私等不法工作。 在加密通讯软体上,招聘者也不会说透,但会著重强调短时间内可以得到高额回报。 求职者到达预定地点后,犯罪团伙会安排司机,通过租车平台租赁面包车等,将其从南宁等地接至北海、钦州等地的偏远港口、码头,并伺机组织人员偷渡出境。 “到达南宁后,他们让我先到指定的网吧落脚,等他们派人来接。”沈某回忆道,“当时身上已经没钱了,只能听由他们安排。” 人员上车后,就会被要求集中保管手机和证件,有人意识到异常,会主动离开,剩下的人,在侥幸心理和赌徒心理作祟下,选择继续踏上这条未知却疑点重重的“发财之路”。 最终,1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被“蛇头”藏匿于改装渔船的密闭夹层内,准备开启偷渡出境的航程。 被广西海警执法员拦截抓获后,最终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短期高薪”*** 据悉,近年来侦破的偷渡案件呈现复杂性、隐蔽性趋势。 涉案人员中部分涉及未成年人、在校大学生等群体,具有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用网频繁等特征,更容易受各类网络信息的影响,陷入“高薪招聘”***。 此外,此类网络勾连偷渡案件呈现组织化、链条化的特点。 偷渡团伙构建起严密的组织分工体系,从线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到安排人员隐蔽接送,直至最终实施偷渡出境,每个环节均由专人闭环操作,形成环环相扣的犯罪链条,加大了后续案件侦办难度。 “***”在于防范 这起网络勾连偷渡案件为广大群众敲响了警钟——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各类虚假招聘信息层出不穷,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切勿轻信所谓“高薪招聘”信息。 尤其对一些声称能短期赚大钱,但对工作内容和求职要求含糊其辞的岗位,多为境外走私、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当前正值暑假,部分居家学生选择利用假期时间勤工俭学,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规范其网络使用行为,提醒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一)持用伪造、变造、骗取的出境入境证件出境入境的; (二)冒用他人出境入境证件出境入境的; (三)逃避出境入境边防检查的; (四)以其他方式非法出境入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协助他人非法出境入境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条规定,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中国海警局提醒,无论参与偷渡者还是组织偷渡者,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如发现涉嫌偷渡、走私等海上违法犯罪线索,请拨打95110海上报警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