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忠欣国际欢迎您的访问! | 
		
  | 
    
| 
                   
				   忠欣国际 >> 新闻动态 Seaspan董事长陈兵:我们是中国造船坚定的支持者!-上海国际快递 
陈兵指出,Seaspan在2022年完成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之后,公司的美资股比已经在25%以下。 此外,陈兵强调,自成立以来,Seaspan便是中国造船坚定的支持者,抛开地缘政治,单从商业规则角度来看,中国船厂在产能、价格、质量、交付稳定性上均处于全面领先的地位。从2021年以来,Seaspan也以一份份订单投出了对中国造船的信任票。据统计,过去四年来,Seaspan自造船或替客户下单的船舶已经超过了170艘,其中在中国下单的船舶超过158艘,总金额超过208亿美元。而之前提到的船舶改造项目,我们几乎全部是在中国修船厂完成的。此外,我们同中国船厂、金融机构、客户共同协作,实现人民币在造船、融资、租约等各领域的全场景应用,切实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在航运领域的发展。 事实上,Seaspan与中国造船厂、金融机构、客户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推动了人民币在航运领域的应用,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国的造船业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正逐步在全球航运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换言之,当下的航运业仍然充满挑战,但这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 在未来的航运业发展中,绿色低碳和数字智能无疑将是主导方向。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保要求,航运公司必须在新船建造与船舶改造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现有船队的绿色低碳转型。这不仅是应对市场变化的需要,更是承担行业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技术创新、资本投入和政策支持,航运业才能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以下为陈兵先生的演讲实录原文: 最近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航运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回想我刚入行的时候,我们作为船东,世界的运行相对平稳,市场的涨跌还是以供需为导向,作为船东,我们只要专心做业务,服务好租家,提供优质服务。但是今天做航运,我们每天起来,首先要做的是浏览社交媒体,特别是Truth Social,关注世界大事,地缘竞合,关税起伏,甚至还要研究各类飞弹的打击范围和精准度。正如我们一位客户领导所说的,我们需要三个脑袋才够用。 如今,我们整个行业都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巨大的不确定状态,国家竞争、贸易走向、红海绕航、燃料选择,这些关键要素交织在一起,像一个大风暴把航运业完全笼罩。 前天IMO净零框架投票结果难产,更加剧了上述的不确定性。行业同仁希望做些什么,都在思索这个破局之法,也有朋友问我怎么看。坦白说,我觉得我们作为惊涛骇浪里面的一艘小船,能做的是很有限的。我很赞同我们客户中远海集运提的一句话,我们要在不确定性中提供确定性。我的解读就是从我们能做的做起,从小事做起,为行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绿色低碳和数字智能毫无疑问是航运下一步发展的必然方向。随著近几年航运走向,造新船、造双燃料船,似乎成为一种绿色低碳的主要解决方案,财大气粗的班轮公司和略有盈余的船东们在过去四年一共下单了1500条新船,其中45%是双燃料新船,我们自己也定了130条新船。当然,新船在效率和排放上会带来显著的挑战,但是需要关注的是,世界上有92%的船队在使用传统燃料,而且货柜船队平均船龄超过14年,仍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如何让占绝大多数仍在运营的船舶有机会搭上绿色低碳的东风,无疑是行业领导者们更需要重视的问题。 简单的说,船舶改造是一个更紧迫,更务实,更经济,更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绿色减碳方式。以一家头部班轮公司为例,这个航司近期宣布启动200艘箱船改造项目,目标是在提高燃油效率和舱位利用率的同时,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造项目包括螺旋桨与球鼻艏更换、余热回收与轴带发电、载货能力提升等等。 去年这个时候,另一家欧洲主流班轮公司正式启动甲醇双燃料改造。而我们重要客户中远海集运一直以来也在积极的推进各类技术设备的改造和升级。Seaspan作为拥有众多技术积累,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船东,一直在积极配合各租家的船舶技术升级和双燃料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家主要客户的改造项目,我们都是深度参与并做了大量技术工作和资金投入。我们在前两天刚发布了Seaspan船队技术改造的说明情况。从2013年开始,Seaspan开启了SAVER节能项目,截至到今天,我们已经投资超过2.3亿美元对86艘船舶进行了552项节能升级和技术改造。同时计划再投资至少2亿美元,开展85项节能升级改造,其中涉及5艘甲醇双燃料改造。 我们改造的范围涉及四大类,第一,提高燃料有效性,确保跑相同的航程烧更少的燃料;第二,优化装载,确保相同的船型能达到最大的装载;第三,绿色燃料和减排,包括双燃料改造和岸电系统升级;第四,数位化智能升级,包括自动生成EU-ETS合规报告,确保我们满足环保法规要求。 星链系统Starlink全面覆盖我们所有船队,保障所有的系统联通有序,为船员提供通讯便利,也为未来AI植入,大数据深度应用创建网络环境和基础设施。我完全赞同万敏董事长的观点,就是我们的管理决策应由经验支撑向数据驱动转变,而我们对于船舶的数位化和智能升级也是为上述的转变提供硬体基础和应用场景。 在IMO这次净零投票搁置延期,未来燃料选择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提供的确定性就是从基础做起,从务实做起,从我做起,把船舶改造和技术升级提到战略高度,确保在航的每一条船都有机会达成其绿色低碳的上限,延长经济性使用寿命。我希望和我们的客户、同行能一起继续加大在改造船方面的研究和投入,在绿色减碳的道路上不放弃任何一条已运行的船舶,同时期待行业上下游企业,比如主机供应商、零配件供应商、船厂能够理性健康的看待改造船业务,我们只有降本增效,发挥规模效应,才能真正从我做起,把自身的确定性导入到行业不确定性,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说起行业的不确定性,刚刚被搁置延期的IMO净零投票无疑增加了燃料的不确定性。我在这里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众所周知,在过去限于国力和自然储备,我国在全球能源供应体系中无法占据主导,缺乏对于资源和定价的控制力。如今,绿色低碳的大背景确实给我国重新定义能源安全、影响新能源供给和价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尽管这次的IMO投票一定程度延缓了这一进度,但是我想表达的是,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是国家政策层面应该支持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航运绿色低碳确定的发展方向。 新能源,不像石油是开采出来的,一定程度上新能源是“生产”出来的。像黄院士刚才讲的,我国的光伏、风电、化工、农业,无论是规模、技术、成本都是全球范围非常有竞争力的。拿绿色甲醇为例,通过规模化的太阳能、风能设施我们已经能够有竞争力的价格生产绿电,辅以它化工工程(提供化学催化剂)和农业产能(提供秸秆等碳源),我国已经后来居上,能比欧洲便宜一半的价格生产绿醇。尽管相较于传统燃料,新能源在价格、产能、热值等方面还有差距,目前尚不存在规模化替代的可能,但是几乎所有的业界同仁都坚信,中国是有可能大规模生产出有经济效益的绿色能源的国家。 这个发展方向我们有理由坚持,尽管目前看来使用LNG等过渡能源的可能性在变大,但是绿色能源的终极之路探索,我们不应该止步,这不仅是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造福,同时也是为国家间竞争和重塑地缘政治格局创造优势。 当然,未来具体会用到绿醇、绿氨、绿氢,甚至核能,仍充满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也就是目前Seaspan一直在践行的,就是对传统燃料船进行双燃料改造,我们可以在确定的时间和成本下将传统的燃料船改造成甲醇双燃料,我们的LNG改造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开启,后续我们一定可以将传统燃料船在资本和周期可控的前提下改造成任何新燃料的船舶。在新燃料选择不明的情况下,拥有改造能力和实践经验是我们可以带来的确定性。 根据上面所说,在目前地缘政治格局错综复杂,国际航运绿色低碳路径不明的形势下,做好自己,迈小步,不停步,在现有的技术和可控的成本范围内全力实践现有船舶改造升级,是Seaspan确定的选择。 坊间一直有这样的说法,风浪越大、鱼越贵。但如果风浪太大,鱼就没有了。目前,地缘政治格局和国家间竞争确实对航运业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一直以来,国际化和规则意识的构建形成了行业的基石。Seaspan作为国际船东深度布局全球化策略,我们在温哥华、香港、新加坡、哥本哈根、汉堡、马赛、孟买都有全球的办公机构。在运营上,我们始终秉承专业化和定制化的原则,始终以客户需求导向选择船型、燃料、船籍、船旗、船级社等。目前,根据交通部的最新要求,我们也正常申报投资方股比,在2022年完成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之后,我们的美资股比已经在25%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自成立以来,Seaspan便是中国造船坚定的支持者,抛开地缘政治,单从商业规则角度来看,中国船厂在产能、价格、质量、交付稳定性上均处于全面领先的地位。从2021年以来,Seaspan也以一份份订单投出了对中国造船的信任票。据统计,过去四年来,Seaspan自造船或替客户下单的船舶已经超过了170艘,其中在中国下单的船舶超过158艘,总金额超过208亿美元。而之前提到的船舶改造项目,我们几乎全部是在中国修船厂完成的。此外,我们同中国船厂、金融机构、客户共同协作,实现人民币在造船、融资、租约等各领域的全场景应用,切实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在航运领域的发展。 就像我最开始提到的,整个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中,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提供确定性,在不稳定的时局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位行业领导需要思考的。从Seaspan的角度来说,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与客户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为目标,从船舶的设计到运营到改造,始终同客户一起商议决策,从不投机造船,不盲目扩张,致力于现有船舶的节能改造和技术升级,始终将延长船舶的经济性寿命放在战略考量。目前,我们的规模已经扩展到除箱船以外的汽车船、气体船和散货船。 Seaspan愿意同航运业同仁一道,行稳致远,在一片暗流涌动的未知领域探索前行,乘风破浪!谢谢大家! 资料来源:航运星球Tech,作者Edison Zhang 
  |